什么是?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摄像头、麦克风等,都是数据采集的工具。整合了信号、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和应用软件。在数据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数据的类型也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最常见,就是具有模式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是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没有预定义的数据模型,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等。大数据采集,是大数据分析的入口,所以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数据采集方式有哪些?数据感知可分为“硬感知”和“软感知”,面向不同场景,即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分为这两个方面的技术。“硬感知”主要利用设备或装置进行数据的收集,收集对象为物理世界中的物理实体,或者是以物理实体为载体的信息、事件、流程等。而“软感知”使用软件或者各种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收集的对象存在于数字世界,通常不依赖物理设备进行收集。
而数据采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全面性:
数据量足够具有分析价值、数据面足够支撑分析需求。比如对于“查看商品详情”这一行为,需要采集用户触发时的环境信息、会话、以及背后的用户id,Z后需要统计这一行为在某一时段触发的人数、次数、人均次数、活跃比等。
2、多维性:
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分析需求。灵活、快速自定义数据的多种属性和不同类型,从而满足不同的分析目标。比如“查看商品详情”这一行为,通过埋点,我们才能知道用户查看的商品是什么、价格、类型、商品id等多个属性。从而知道用户看过哪些商品、什么类型的商品被查看的多、某一个商品被查看了多少次,而不仅仅是知道用户进入了商品详情页。
3、高效性:
高效性包含技术执行的高效性、团队内部成员协同的高效性以及数据分析需求和目标实现的高效性。也就是说采集数据一定要明确采集目的,带着问题搜集信息,使信息采集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此外,还要考虑数据的时效性。 不同应用领域的大数据其特点、数据量、用户群体均不相同。不同领域根据数据源的物理性质及数据分析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 通过了解数据采集的3大要点,选择全面、准确、高效的数据合作伙伴至关重要。